二、反映社會‧追憶過往
電影常常是反映社會真實的一面鏡子,從這個類別的影片中,我們更可以透過每個人辛苦攝製的紀錄片,看到許多我們知識與資訊外更多的故事,也藉此更了解我們的社會。
外籍新娘常常是外來移民中最受到注目的一群,甚至在某些地區更特地開設了外籍新娘識字班,讓她們得以更快的融入台灣社會,而中華藝校的《外來的種子》即鎖定了這樣一個家庭,從結婚到牽手伴一生,雖然沒有許多的訪談與字幕輔助影像敘事,但仍成功的透露出兩人婚後的甜蜜與幸福。不過外籍新娘飄洋過海的思鄉情懷與心酸,甚至是無奈的心情紀事卻鮮少在影片中體現,這是此片較缺乏與可惜的一點。另外,也是與故鄉有關的還有長榮大學媒設系的《返家》(Home)則平實紀錄下了彰化縣溪湖鎮汴頭里所發生的一二事。在這個青年人口逐漸外流的村落,剩下的多是孩童與老人,然而透過鏡頭與當地人的口述,我們可以了解該地的古建築與文化,也瞭解作者的心意與用心。但顯然的這個人口外移的問題,似乎並非本片的主題,若能加強對於此問題的探索,此片也將更有看頭。
和春技術學院的《失落的車站》,則是藉由一個被遺棄的車站,追往過去,有著很深很深的懷舊情感。這部影片利用了很多空景,建構出時間與空間的意象,許多鏡頭與剪輯運用的不錯。唯一可惜的是火車的鏡頭可能稍嫌過多,而且有些鏡頭好像過份類似或重複使用,很可能造成觀者的混肴。但利用火車、搭車乘客、舊車站的組合達到對於時間流逝、人生起伏的隱喻極佳,雖然沒有什麼對白,但影片的結構非常完整,讓人很能投射於影像當中。另一部,《走光》,則運用光的獨特性勾勒出高雄夜景。光的呈現多樣化,以另一種構面觀看高雄。本片無運用任何文字,僅以音樂及片段式的引領觀者進入鏡頭裡的高雄夜景,光的炫目耀眼使得夜晚的高雄不平靜。
牧師對上帝的全然忠誠,總是盡職地去為那些需要或處於困苦中的人,減輕痛苦及提供援助,不論是他們的成員或只是社區中某個需要他們協助的人。和春技術學院《恩典》即敘述蘇牧師夫妻受到上帝的感召,願以一生傳福音服務世人。牧師與家人之間的互動亦是本片另一個呈現的重點。導演後半以手持拍攝跟拍,影像多處的晃動為本片較可惜的地方。
崑山科技大學《晚霞》則敘述魅登峰劇團的成員,遊戲人生豁達的心境。一個由老人組成劇團,充滿戲劇滋味的人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本片內容豐富,兩位受訪者面對生命的變化無常,洞察人生智慧,認為生命之所以可貴,在於它一去不返的過程。太在意結果,易患得患失。也說明了人生的苦與樂。比賽的輸贏並非最終目的,過程所得到的努力與汗水,是比賽後最重要的回憶。但片中少部份採光不足,造成畫面稍呈現灰暗,是極為可惜的技術缺點。
每當為某件事瘋狂不已的時候,總會被身旁的人視為沒救的瘋子。賽鴿文化歷史悠久,眾多人口風靡,在台灣已有百年歷史。東方技術學院的另一部片子《鴿子》呈現了平時不易看到的養鴿、賽鴿畫面。從他們的談話當中,受訪者阿煌叔愛鴿成痴的執著,了解賽鴿人情與義。本片表達流暢,背景音樂與賽鴿人的心聲十足切合。適時利用影像來呈現人與鴿子的情感,著實引人入勝。
中華藝校的另一部《口麥,坐車嗎?》則是對於運轉手的忠實呈現,影片訪問了許多的運將司機,從他們的談話當中,了解他們對於生活、工作、酬勞等等事情的看法,也從中道出為人所不知的心酸;影片構思的出發點非常好,因為計程車司機通常是最能接觸到社會中各種不同階層的人。但影片中的訪談實在過多,缺少了有效的利用影像的特性去表達導演的觀點與看法,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另一部和春技術學院的《小吃店》的特色則是與上部片有點相反,此片沒有過多的訪談,卻是從早到晚忠實的呈現一間「真香」小吃店的準備食材、營業、打烊、收業的過程,利用時間的變化與忙碌的一天體現出勞動的精神,而這種勞動精神也成了顧客口中最美味、最讚賞的特殊「口味」。
文藻外語學院《送報生》也和勞動精神有關,此片講述送報業生們樂天知命,相信冥冥中有神主宰的信念。在電子媒體普遍化,送報業的夕陽時代已悄悄降臨。本片背景色調的柔和感與受訪者誠懇地侃侃而談的畫面,突顯大城市小人物的心酸,也些許的透露出小人物在面對整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無奈與認份。另一部《恆春兮》則是部對曾出過兩張台與唸歌唱片的恆春兮特寫。令人意外的,恆春兮平時居然是機車店老闆,一到假日化身才為「恆春兮」捧著對眾多事物的熱誠與奉獻的心,帶給身旁朋友無限歡樂,此片打破了一般我們對於歌明星的迷戀與神祕,是部蠻樸實的作品。
--
P.S 部分文章與大秋俠合撰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