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略談南方影展
南方影展今年即將滿六歲了。回顧起過去,用關鍵字來檢視一個影展,是個蠻有趣味的做法,也能測驗出影展本身究竟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什麼印象。
那麼試著想像一下,一個忠實的南方影展觀眾或許會說出的是,「爆滿」、「無米樂」、「怪異熱情」。
爆滿
就一個藝文活動而言,參與觀眾的多寡代表著在地的認同與支持度。在早期南北電影文化長期失衡的狀況下,「影展」的稱謂似乎總是台北影迷們的專利,即使在其他縣市偶有巡迴映演,卻難帶給人嘉年華盛會的氣息,反而只像是單純的放映會,放映著平常不容易見得的影片。灑下了電影種子卻沒有深耕,收割的時節自然遙遠。
有鑒於這樣的現象,2001年南方影展帶著「深耕」的使命誕生了,期望能建立一個具有「南方觀點」的在地影展。願景固然很美,但首屆(2001)與次屆(2002)影展卻沒有適性的主題,僅僅複製了單純放映會的模式,高雄、台南的戲院裡觀眾總是寥寥可數,評價普遍不佳,觀影總人次僅約區區兩千。
這可與「爆滿」有著遙遠的距離。自第三屆(2003)之後,南方影展開始思考影展與地域的關聯性(如以「河海城市記憶」為主題),細選影片搭配單元,也在藝文場所、南部校園舉辦電影講座,努力建立南台灣電影資訊的交流網絡。用力紮根所換來的直接回應,就是在地觀眾的參與度增加了。
於是潛在的觀眾群被影展發現了,影展在發展其「待客之道」的同時,也被觀眾教育了。在這層奇妙的互動關係上,南方影展和觀眾一起成長,漸漸打響了知名度和口碑。幾部影展強打影片無論在高雄、台南,或是嘉義,皆開始一票難求。這其中可不只有知名的外國電影,就連一向被視為票房毒藥的國片,如《經過》、《等待飛魚》於南方影展映演時,也都是場場爆滿,有時甚至還必須在走道加設座椅,用「盛況空前」來形容並不過譽,而第五屆(2005)南方影展的觀影總人次亦攀升至一萬五千。
在南方影展的活水灌溉下,南台灣不再是電影旱田。能夠喚起影迷們對於本土電影的重視和關心,無疑是南方影展經過這幾年耕耘後所結出最甜美的果實。
無米樂
知名的紀錄片《無米樂》與南方影展有何干呢?有的,《無米樂》在尚未受到廣大矚目好評前,其實於2004年就獲得了南方影展的最大獎「南方獎」與「觀眾票選獎」加持,進而才陸續在幾個影展中嶄露頭角。
除了培植南台灣觀影文化的建立外,「鼓勵本土影像創作」也是南方影展的重要使命,「競賽類別」的設立就成了創作者與觀眾對話的最佳平台。
而《無米樂》之所以選擇南方影展做為第一個參加的電影獎,除了影片是在台南縣後壁鄉拍攝,文化與情感上貼近南方影展的觀眾群外,另一要素或許正是因為南方影展的特殊時間點。
不同於其他競賽影展,每年於秋冬交替之際(約11月)舉辦的南方影展屬性反而不是對本土影像創作進行年度總回顧或驗收。相反的,在經過幾年的累積下卻意外營造出有「預知」未來風雲影片的指標意義。
諸如2003年的《25歲,國小二年級》、2004年的《無米樂》與《翻滾吧,男孩》、2005年的《海巡尖兵》。這幾部影片皆於南方獲得身平第一座獎項,而在隔年隨即獲得其他影展的冊封與觀眾廣大迴響。現在看來也許有點誤打誤撞,但這些過往影片的得獎史的確讓南方影展逐漸成為眾家創作者首映展演的第一選擇。分為劇情、紀錄、動畫三類的競賽單元,總徵件的數量從第三屆的93件,到第六屆(2006)增長為215件,成長幅度相當驚人,建立起一定的聲望。
不過千萬別以為得獎與否只是電影工作者們的盛事。在這點上南方影展對觀眾非常友善,直接打開了觀眾和創作者交流的門窗,因為競賽類別的影片是「免費」入場的。所以無論是孩童、學生、上班族、老年人長輩都是南方影展裡的常客,競賽類影廳客滿的消息更是時有所聞。許多人認真的看上一天,勤做筆記打分數,為的就是在觀眾票選獎時投下神聖的一票。
競賽類別的種種貼心設計,展現了南方影展以觀眾為本位的思考邏輯,點燃了南方觀眾長期壓抑、無處發洩的熱情。影迷得以享受著電影,創作者則無須擔心沒有觀眾,南方影展其實是撮合彼此的好媒人。
怪異熱情
談了這麼多點滴和進步,令人驚訝的是南方影展居然是一個「非官方」影展,意即這並非由政府單位出資設立、需要公開招標的定期藝文活動,而是由台南藝術大學裡音像學群的熱情師生們自發共同創立的。
於是要理解南方影展的某些宗旨和設計也就有脈絡可循了,這源自於主辦單位(工作人員)在南台灣切身的電影經驗。影展似乎成了一種對現狀不滿的革命實踐途徑。
而做為一個獨立機構,從籌措資金、節目策劃、行銷宣傳到現場執行,南方影展都須一手包辦。但也由於沒有固定經費,每年都必須向在地政府與企業申請贊助,在預算上總是吃緊。
資金的拮据造成了南方影展的消耗和怪異。在活動地點上,常因拿了某些單位的經費後就必須唯命是從,來年曾有放地點為某縣府大樓的大廳,結果工作人員人數遠比觀眾還多;在片單設計上,只要仔細一看,不難發現某些影片是台北曾經上映過的非主流電影,雖然觀眾反應仍熱烈,但做為一個優良影展更需要深思的是這個單元究竟想為當地電影文化帶來什麼衝擊?甚至是南方影展的「南方」意義為何?這是南方影展的定位困境。
可是真的很難想像,一群熱血的工作人員居然願意自掏腰包到國內外參加影展,惦記著哪些影片是可以邀請到南方來的(即將開跑的第六屆南方影展有許多台灣首映的佳片)。這蠻幹卻又怪異的熱情讓人深深體會將辦影展做為一種「志業」與「職業」的態度差別。
記得去年的秋冬交替之際,南方影展於台南全美戲院所播放的最後一場電影。散場時夜已深,觀眾們陸陸續續帶著滿溢的感動步出戲院,一群辛苦的影展工作人員卻在戲院門口列起隊,手中揮舞著仙女棒,一一向觀眾道別,互許明年再見。光彩的火花映照著每個人開懷的笑容,讓人充分感覺到影展的誠意,也成了令人難忘的觀影回憶。
是呀,影展當然不只是一堆各國佳片的聚集展示台,而是由對電影有熱情的人們所凝聚和散發出來的文化活動。這是南方影展最大的賣點和驕傲。
--
本文刊載於2006誠品好讀十月號,此處為原始版本。
編輯著眼點有些許不一,於此提供比照
攝影:陳亮丰
南方影展將於11月3日至12日在高雄登場
11月18日至26日移師台南全美戲院
影展官網: http://cfma.tnnua.edu.tw
BLOG :http://blog.yam.com/southfilm/
--
南方影展家世背景:
生日:2001年11月3日
出生地:高雄市
主辦單位: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
影展使命:培植南台灣電影文化,鼓勵華語獨立製片。
舉辦時間:每年的秋冬交替之際,約在11月中旬。
出沒地點:高雄市、台南縣市、嘉義縣市。
歷屆影展大事記:
第一屆(2001),「貳零零壹」
‧11月3日正式於高雄市創展開跑。
‧僅設有觀摩單元,定位為「國內影展」。
‧觀影總人次約兩千。
第二屆(2002),「當心高(雄)壓(片)電(影)」
‧於高雄市與台南縣兩地盛大舉辦,建立「雙城影展」雛型。
‧此屆片單清一色皆為華語片。
第三屆(2003),「河海城市記憶」
‧廣邀國際佳片,不再限定為國內影展,打開了影展格局。
‧為鼓勵影像創作,增設了華語影片競賽單元,徵件數量共93部。
‧首度於台南市舉辦,並以「全美戲院」為往後固定映演據點。
第四屆(2004),「洄流,南望風景」
‧影展版圖除了高雄、台南兩地,也向北擴至嘉義。
‧增設最大獎南方獎,華語影片競賽單元徵件數增至141部。
‧開設南方影展影像工作坊,教導民眾利用影像紀錄週邊故事。
‧著名影片《無米樂》、《翻滾吧,男孩》於此奪得第一座獎項肯定。
第五屆(2005),「五克拉南方光芒」
‧開創映演新場域,包括高速公路休息站、台南科學園區、廟口廣場。
‧觀影總人次突破一萬五千人。 ‧華語影片競賽單元徵件數成長至172部。
‧南方獎由劇情短片《海巡尖兵》獲得。
第六屆(2006),「菲林新新嚐」
‧強打「二十一世紀年電影少年」與「在南方看見世界新方向」新單元。
‧華語影片競賽單元徵件數攀升至215部。
‧影展準備於11月上旬正式開跑。
--
記得去看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推一下:),我也準備要去看了哩。
回覆刪除寫得好棒喔你。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5 AM)
我把一些個人推薦的影片放到回應上來。
回覆刪除真的都很棒的影片。
《藍色花園》(Garden)
在以色列的街頭上,「花園」指的其實是年輕同性戀者和毒蟲們的集散地。《藍色花園》長
期紀錄一對因家庭因素而流落街頭被迫賣身的男同志情侶。他們彼此相愛,但卻只能卑微的
在街頭遊蕩存活。
這部紀錄片在令人感動、傷懷之餘,也暴露了整體社會的保守和偽善。「我們何時才能真正
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呢?」他們這樣怨歎。在花園裡的生活,彷彿一首藍色悲歌。
《罰球線上》(The Heart Of The Game)
這部影片一開始只是想單純想紀錄美國一所白人女子高中的籃球隊的努力和夢想,但沒想到
一拍就是七年之久。而在過程意外加入了一個女黑人天才球員,於是這真實的故事簡直比劇
情片還要高潮迭起。
種族和性別漸漸取代了原本熱血的籃球主題。在球賽的求勝外映照出的卻是生命如何對應外
在偏見壓力的堅強韌性。因此《籃球線上》不僅使人熱血沸騰,更會感動萬分。
《起司與蟲》(The Cheese & The Worms)
這是於去年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奪得亞洲最大獎的紀錄片。導演紀錄身染重疾的母親,並單
純的以為一切都會奇蹟似的好起來。
影片從母女之間,探求著關於生命與死亡,那像詩般不經意、隨性的拍攝方式,卻又因每個
篇章不同的標題而賦予了無限的曖昧。我記得同行的友人看完後說:「這部片子講的是真正
的生命!」
《三個憂鬱的房間》(The 3 Rooms of Melancholia)+
《達爾文的噩夢》(Darwin's Nightmare)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47 AM)
看到現在的金馬影展
回覆刪除想到了南方影展以觀眾與推廣電影的意念
真的珍貴多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5 AM)
---看到現在的金馬影展
回覆刪除想到了南方影展以觀眾與推廣電影的意念
真的珍貴多了---
不了這句話的意思,金馬難道不注重觀眾,不推廣電影?
金馬對整個電影文化的影響力,比南方高太多太多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5 AM)
看到過往的照片感覺很不一樣
回覆刪除尤其是頭一張與2001的南方海報
看到頭張照片大大的海報伴隨著那種氛圍
我想這是南方影展獨有的氣味........
哈哈北金馬南南方 一同努力為發光發熱啊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6 AM)
南方真的愈辦愈有規模
回覆刪除不過整體規劃上好像有點模仿台北電影節的感覺
這也沒什麼不好啦
加油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6 AM)
其實沒有什麼好模不模仿
回覆刪除不管哪各單位辦影展都很辛苦 都努力在透過任何管道宣傳
都需要觀眾的支持
南方以少到不行的經費在努力生存
很多心酸面不是表面所能理解
觀眾一句加油的話 就夠了 就很欣慰
電影看的開心最重要
南方的味道...
如果來戲院看過 就知道南方的味道...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6 AM)
唉
回覆刪除今年回家的時間湊不上
本來希望帶著老婆小孩去好久沒去的全美戲院坐著看一兩場電影的..........
@_@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7 AM)
借貼一下~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7 AM)
我有去北美電戲院去看,人滿多的,
回覆刪除^^
感謝作者給予許多很不錯的評論內容,
以及新的資訊。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7 AM)
不好意思...
回覆刪除我需要起司與蟲開頭的節錄與出處...
是否有相關訊息可以提供....
謝謝...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7 AM)
To 橘:
回覆刪除不好意思拖了這麼久,我做了一小點功課,來回答問題了。
the cheese & the worm 事實上是一本微觀史的經典之作,
亦即它是藉由描寫單獨、個體的小人物生命史,來對應、輔證整個大時代的歷史。
這本書的作者叫做卡羅‧金茲葆(Carlo Ginzburg),是一個義大利歷史學者,
在他蒐集的歷史資料中,發現15世紀時義大利教會保守勢力非常強大,
甚至控制了當時的科學、哲學、宗教等等學科,而只要有著稍微「反動」思想的人,
常常就會被審判、放逐,甚至是處死。
「乳酪與蟲」這本書是描寫著一個單純的磨坊主人因為非常喜愛看書求知,
而對當時既定的許多觀念提出質疑,有著自己一套理解世界、宇宙的方式。
他被視為異端邪教者,最終在多次審判後判刑死亡。
而紀錄片《起司與蟲》最前面節錄的就是這位主人Menocchio的世界(生命)觀
(可以說是反對神論的)。如下:
what i think and believe is; all was chaos.
我所認知和相信的;宇宙的最初一切都是渾沌
that is, earth, air ,water ,fire.
泥土、空氣、水、火混雜在一起
these as a whole was chaos.
一整個都是渾沌
the world was created from a mass.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被創造的
just as a lump of cheese is made out of milk, and worms appear in it.
就如同牛奶凝固成乳酪,接著蛆蟲也出現在其中
Angels were like the worms that infested this mass.
而天使就宛如蛆蟲般出現於這個宇宙
這段話用於此紀錄片的前端,
這我想除了作為破題法外,
也有要從母親發病到死亡的過程(微觀的),
具體而微放大的來講述「生命」這個大課題的意味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7 AM)
幾則紀錄隨想
回覆刪除1.我在冷酷異境裡看報紙,《新天堂樂園》裡的老放映師Alfredo死了,
心裡一震,不知該說啥
2.過沒多久,勞勃阿特曼也死了,雖然我和他不熟。
3.南方影展的首獎給了《在中寮相遇》,我在冷酷異境聽到此消息好開心,
終於,終於,終於呀!
我完全沒有辦法理解《在中寮相遇》竟然沒有入圍紀錄片雙年展,這實在太扯。
4.前天南方影展正式結束,在台南的鄭式家廟做戶外放映,
放的是《在中寮相遇》中和下集,我去現場偷看,天氣好冷好冷,
但是居然還有幾十位觀眾聚精會神的看著影片,討論非常熱烈!
有好多觀眾還是特地從嘉義、台中跑來看的,我也覺得好開心。
5.連續幾個禮拜,我的朋友們紛紛拍了一些紀錄影片,
這些影片好像都是在解決他們生命中的某些難題,
幾個朋友看完以後聚在一起討論影片、討論難題、討論家庭、生命,
我比較喜歡見到這樣的討論,
他們很值得被禮讚!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9 AM)
在下沒有看過"起司與蟲"這部片子(但是讀了上頭的討論就異常地想看了起來 ^^ ),
回覆刪除很喜歡那幾個英文小句子, 不過我的理解與版主不同, 提出個想法討論一下:
what i think and believe is; all was chaos.
that is, earth, air ,water ,fire.
these as a whole was chaos.
the world was created from a mass.
just as a lump of cheese is made out of milk, and worms appear in it.
Angels were like the worms that infested this mass.
---
(前三句同意, 略~)
接下來 :
而世界被群眾所組成
就像發臭的乳酪雖然是由新鮮牛奶生成, 但最後還是長了蛆蟲
而天使們就像這些蛆蟲般大量出現於群眾中, 感染這個世界(=mass)
也就是說 宗教裡代表善的天使是蛆蟲
在人群中腐蝕這個世界
而整個人類群 被影響腐敗而不自覺 就像發臭的乳酪(a lump of cheese)
不知不覺裡面有蟲 也沒有辦法...
拙見, 敬請指教 ~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9 AM)
其實我比較同意在起司與蟲這部影片裡作者解讀開頭那些文字的方式
回覆刪除作者的媽媽總是在田園裡把蛋殼跟米糠(或許還有其他的)丟進一個大塑膠筒
後來才知道那裡面有一大桶蛆爬來爬去 用來作為種菜的養分
蛆似乎並非限於表面上腐敗的意象
而是具有分解、回歸、淨化的功能
媽媽死亡後的屍體就像蛆在土裡的屍體一樣
回歸自然 回歸宇宙 再度被分解成泥土、空氣、水、火
然後又化成什麼回到人間 不斷地循環
我認為"angels"應該是代表一種自然的美好 而非字面上天使之意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9 AM)
回覆刪除唉唷,我英文不好。
而且現在時間不夠,下禮拜回來寫篇文討論!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9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