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金穗獎後記(二)
接下來,我要來談談幾部頗有趣並值得一談的劇情類作品。
續談劇情片類
以男女間的愛戀為題的《飛往昨天的CI006》有著相當流暢的敘事,片子以男孩角度切入(為什麼不以「女生」呢?因為確實很少有以「女生」為主軸的青春戀愛電影呀!),在某些部分相當程度呈現了一個男孩暗戀的害羞忐忑心情,而在觀看的途中,我卻一直想起另一部國片《愛情靈藥》。雖說這兩部電影同樣都是以青春期愛戀為主,但很明顯的,《愛情靈藥》在呈現男孩的各種心境時,縱然惡搞,卻驚人的細膩,讓人感同身受,簡直可以用「百態」來形容;相較之下,《飛往昨天的CI006》像是極力要鞏固某種良好形象,顯得有些放不開,恐怕只能用「十態」來形容了。
而我原本以為《花宅53號》只是個單純的青春回憶故事,沒想到劇本居然巧妙的聯繫到了土地、自然和生態(澎湖、現代化衝擊、綠蠵龜),使得此片有著濃濃的人文底蘊和感情,故事也因此顯得厚實,這真的很難得。不過,在縫合各項元素的同時,也不免露出某些不成熟的造作逢痕,像是片頭的夢語、某些內心的旁白以及略帶刻意的對話,但總歸來說,仍是瑕不掩瑜的。(由於同在澎湖拍攝,也讓我想到另一部可怕的國片《南方紀事》。)
《愛的麵包魂》
《靜夜星空》、《愛的麵包魂》都出自導演高炳權和編劇簡士耕之手。這兩部影片都非常有新意。《靜》挑戰只用一個場景(帳棚內)完成故事,《愛》則套用通俗劇公式,加入對立元素(本土V.S 外洋),使得影片衝突不斷,營造出極豐富的戲劇性。但假如仔細並嚴肅的去討論,我們會發現,《靜》的故事在邏輯上有著許多難以解釋的謬誤,所有的一切像是只為支撐起這個用一個場景完成故事的概念,換句話說,影片的目的性極強,其他細節彷彿都可以犧牲不管了。
而《愛》片在這方面的問題雖不至於如此明顯,前半段無論是人物的出場或各種本土元素與符號的經營,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甚至充滿了自信的神采。然而,當這些所謂衝突元素的趣味消磨殆盡之後(精緻西點V.S傳統糕餅、西方文化V.S本土),影片再度回到愛情上時,卻顯得單薄無力,西點師父居然可以天外飛來一筆荒謬地說要帶女主角回英國,而無須考慮其他因素(女性角色在此時也幾乎毫無思考判斷力,讓人很難接受。)這使得《愛的麵包魂》後半段荒腔走調,最後只能草草收尾,相當可惜。而我也必須說,此片在角色的設定上確實是仿效了一種傳統好萊塢劇本角色的二元對立模式,縱然這也是戲劇衝突性的巨大源頭,但將角色構築在某些印象及偏見上的刻板化,可能會成為一種創作上的危險,畢竟,優秀偉大的影片一定是破除偏見,而非根深蒂固的複製或加強偏見。這是我以為很重要的地方,也是我的深切期盼啦!
最後來談談《斑馬線上的男人》和《嘜相害》兩片。
《斑馬線上的男人》
我很難相信《斑馬線上的男人》是部學生作品,它充滿自信,安靜沉穩,不贅言任何瑣碎、無意義的話語。影片敘述一個剛投入社會工作的新鮮人所遇到的種種困境,這困境不僅來自社會,也來自於家庭的壓力。記得我第一次觀看時,總認為此片攝影讓我非常不舒服,景框狹隘,主角像是逃不出牢籠的飛鳥,後來經過評審會議討論,才驚覺此片攝影異常出色,正是在這樣的設計下,更能體現主角面對龐大壓力下的無助與無奈。大概是感同身受吧!在某種程度上,此片一直讓我聯想到蔡明亮過去曾拍過的電視劇《海角天涯》以及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單車失竊記》,原因無他,即劇本裡的細膩以及豐沛情感顯然是透過許多對生活上的觀察和穿透而得來的。嗯,「電影要從非電影處來」,非常難得的作品。
在這麼多影片當中,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去,《嘜相害》顯然是此屆影片裡最為優秀的一部作品。這部以街頭性工作者為題的短片,利用紀實的拍攝方式(仿紀錄片),在短短的21分鐘內,藉由流鶯、嫖客、警察的三方衝突,帶出了社會上頗被忽視的結構性問題。原本我以為這部以街頭性工作者為主角的21分鐘短片,將是一部宣傳性質大於一切的影片,看完才發現我錯了,撼動了我許多固有的偏見。類紀錄片的拍攝法,讓人好似進入女主角的心境,而當我開始為女主角感到憐惜,而能體會到某些生活上的苦衷時(被警察抓了),警察的畫外音竟在此時出現,也講述著他某些迫不得已的苦衷。在當下,我已然接受女主角對於警察的抱怨,這個敘事角度的突然翻轉,幾乎像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相互碰撞,力道之強在我心中深深一震,才了解原來這兩者都是巨大結構性問題下的受害(迫)者。《嘜相害》的影像語言成熟,深沉有力,是對這冷漠社會最卑微的呼籲和控訴。
--
嘎烏七啦诃咕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hi
回覆刪除關於《嘜相害》的評論轉載到部落格了,跟你說一聲,謝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4:0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