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3日 星期六

談電影中的偏見



許久之前看了一篇文章,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巴納吉(Mahazarin Banaji)替幾個電影公司的執行長做了一些心理測試和實驗,主要是想了解人的偏見生成及其反射。至於為什麼是挑電影公司呢?就是要強調偏見加乘上強大傳播力後的影響。

結果出爐後,比較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受測者傾向把正面的辭彙和擁有白人或是歐洲人特質的形象連結在一起,卻把負面的辭彙連結到了黑人、非洲人。這當然是因為長久以來因資訊和環境的影響,對人造成了潛在的偏見。

事實上,電影(或稱「影像」)做為現今的社會中影響力最強大的傳媒,必須要先意識到自身所擁有的極度可怕傳染力,才可能背負起社會責任,在電影中增添社會意識的元素,然後傳遞出多元的價值。

而這種自覺,站在商業觀點,使得好萊塢電影紛紛開始展望世界,在電影裡加上全球化的酵素,採納各方演員,到世界各地取景,以賺取更多的票房。但從另一角度看去,這些打著娛樂之名的商業電影,有時常藉著娛樂之名,偷渡著一些對於人種、膚色和種族的偏見。

早期的好萊塢電影裡,因為黑白種族的問題,使得黑人演員的缺席成了必然。

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國家的誕生》(Birth Of A Nation,1915),這部描述美國南北戰爭因開創了電影平行剪接的技法而被人讚譽有佳。但諸如主角表演、戰爭場面,片中出現的所有黑人,其實都是白人將自己塗黑裝扮的。

曾有人研究了好萊塢早期的電影,並發現黑人的膚色在電影裡對於演員角色的定位有著關鍵性的影響。電影中上進有成就的黑人,通常都是膚色較淺的;而墮落、生活無目標的,都找膚色較深的黑人飾演。不過這些角色總離不開丑角、傭僕…等等,在電影裡的地位都較低。

在30年代之前,這種以白人為中心的「權力」建構了電影裡的「論述」(discourse),也刻板了黑人的形象,造成了觀眾對於黑人的錯誤認知。

電影傳播力產生效用之後,這種偏見不但潛入人心,在將偏見合理化後更進一步組織成為人對事物的認知方式,嚴重一點的甚至形成「知識」,但這其實也就是「歧視」的誕生。

時代發展至今,隨著社會與思想的進步,這種加強印記偏見的作為固然早就漸漸消弭,但並非就不存在,只是對象不再固定是黑人,反而轉向其他民族去了,來列舉一些例子。

奇努李維所主演的《驅魔神探》(Constantine),約莫再講一個神、人、魔界相互糾纏的故事。而這個戲劇故事的源頭,卻得追溯到撒旦的兒子因貪念而私自下凡,在人間引起大騷動。

撒旦是魔鬼的化身,是邪惡的代表。但在片中,全身白衣的撒旦卻有著宛如「救星」的角色。換句話說,前來人間搗亂的撒旦之子反而比撒旦還要壞、還要邪惡。扮演這位撒旦之子的,不但有著中東人外表,並且是從墨西哥入境的外籍男子。這其中的指涉意義,早已隱約透露出了導演的偏見觀點。

007系列將壞人全指向共產國家自然不用多提;西部片也很明顯,印地安人肯定是反方;《軍火之王》裡尼可拉斯凱吉所飾演的軍火商主角,偏偏也是烏克蘭國籍的;青春喜劇《足球尤物》裡最後的結局,黑人配角和影片裡最醜的牙套妹硬是要配對成功營造美滿大結局(然而真的美滿嗎?);就連成龍早期電影裡其實也將壞人都指為外國人(還幫他們配音勒)。

這也難怪成龍去好萊塢發展都必須從丑角先開始;有許多其他國家的電影都喜歡挖苦美國;而著名的黑人反串白人搞笑大片《小姐好白》能如此搏得黑人觀眾的歡心了。

那麼再多想一點,過去是怎麼樣的權力核心教導我們要反攻大陸?現在又是誰在灌輸炒作著要我們反扁、挺扁的呢?

偏見應該是得以合理化存在的(或是無所不在的),這關乎對於美醜、好壞的價值判斷,然而一但經由媒介開始擴散傳播,這原本屬於「個體」的抽象偏見,將進化為「群體」的具體「歧視」,這是傳播媒介(電影、影像)的可怕魔力。

「在每部電影裡,若你能做些事來對抗刻板印象,就可能造成改變。」這是最後巴納吉對這些在電影業界有著高成就的人所說的話。




--
P.S.
上述所提到的所有「論述」(discourse,有人翻譯為「言說」),並非一般的論說談述,也不是有系統邏輯的談論事件。而是指一種陳述系統,有其社會脈絡、說話情境、權力機構在背後運作著,就是法國思想家傅科(Foucault)所提的discourse。他認為「知識」由「論述」建構,「論述」由「權力」產生,此三者密不可分。「論述」是知識和權力間的橋樑。

換言之,我們吸收的所有知識,都是由某人、某種價值、某種思想下,經由某種權力建立出來的東西,「歧視」(或是「反共思想」、「納粹主義」…等等)自然也包括在內。




--
後記:

HBO曾播過一部黑人女星的傳記電視電影,真人真事改編,片名為《Introducing Dorothy Dandridge》。這位黑人女星(Dorothy Dandridge)在50年代因演出《卡門》而紅極一時,在當時黑白種族問題仍盛的氣氛下,是首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黑人。不過結果可想而知,落敗了。

電影其中有一橋段我印象很深刻。Dorothy Dandridge路過了飯店的泳池,將她的腳指輕碰了池水。隔天,飯店抽光了泳池裡的水,並有著十幾名的黑人清潔工拿著工具拼命的刷著池子。而這位黑人女星,最終不僅僅逃不出自己的感情漩渦,也在這種黑白對立的種族問題下鬱鬱不得志,壓力之大迫使她吸食毒品,最終斷喪了自己的演藝生涯和生命。

關於黑人膚色在電影裡的觀察(崇白情節),其實可以找一部通俗劇的經典之作《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來看,導演為道格拉斯薛克(Douglas Sirk)。



8 則留言:

  1. 好嚴肅喔~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47 AM)

    回覆刪除
  2. 不會嚴肅啊!

    寫的很好呢!



    你說的這部《Introducing Dorothy Dandridge》

    我也看過

    對清潔工用刷子洗女主角碰過的泳池一幕印象深刻

    是啊!要小心淪落為偏見的傳媒

    尤其今天台灣的電子媒體甚至是報紙都得小心



    前一陣子

    我看到一位擔任記者的母親在報紙上語重心長的一篇文章

    她對身為現今的台灣記者感到愧疚

    她舉了她一個記者朋友的故事



    她那位朋友是跑社會線的記者,一天去兇殺案現場跑新聞

    記者到現場時警方已經清場

    回去交稿之後,主管硬是要他拍到染血的兇刀的畫面

    可是,兇刀已經被警方帶回警局做證物

    任憑記者怎麼跟主管解釋都沒用

    主管只丟了一句話--反正不管怎樣,你就是要把兇刀的畫面拍到

    於是,這個記者只好自己去買了一把菜刀

    再到超市買番茄醬,把番茄醬塗在刀子上

    拍照 交差

    後來,這個記者做完這個新聞之後就離職了



    這位記者母親說

    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看著電視罵新聞

    而她卻是這些新聞的製造者...



    唉!你說影像傳媒不該有社會責任嗎?

    現今的媒體機制弱化了記者和觀眾的能力

    可怕啊!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9 AM)

    回覆刪除
  3. 用 好人 壞人

    來 分

    觀眾

    比較

    容易

    理解

    電影

    在 演什麼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0 AM)

    回覆刪除
  4. 不會嚴肅呀

    我覺得這篇很棒

    頗有同感。





    有時候我會偷偷覺得

    社會的亂象似乎都是媒體過度渲染的結果,

    過度的報導就會引起他人的仿效;

    以前好像有一陣子新聞很密集的在報導自殺事件

    幾乎兩三天就很多件

    本來有自殺念頭但不會行動的人 看到新聞都會仿效人家

    我媽就說 如果新聞不要一直報導自殺事件就不會一直有人自殺了。

    媒體似乎真的會影響人的潛意識耶...

    (嗯 只是看到記者媽媽那篇回應突然想到的...)



    ps. 我不太懂milkid的意思耶..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0 AM)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大家誤會我的意思了!

    木材本來跟我講要寫的是另一篇比較不嚴肅的文章

    但他貼出來的卻是這篇

    所以我才會虧他啊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0 AM)

    回覆刪除
  6. 上個禮拜,周星星我冒出一個念頭:成立一個「電影部落格協會」。雖然以前我就有類似的想法,但這一次似乎真的

    很想讓它動起來。以下是注意事項:

    第一,「電影部落格協會」的成立,由經營電影部落格的格主加入而成。任何目前正在經營中文的電影部落格的格主

    都可以自由地選擇參加「電影部落格協會」,也可以當然地選擇不動作、不參加。選擇參加的方式見後。

    第二,依周星星我的構想,「電影部落格協會」希望能夠在今年十二月一號以前正式成立(暫訂是十一月底)。因

    此,作為一個創辦人,周星星我將先自任「電影部落格協會」的籌備秘書長;待「電影部落格協會」正式成立,依章

    程所有「電影部落格協會」的會員將選出一位正式的協會秘書長,任期由章程決定(例如我的建議是一年)。身為籌

    備秘書長的周星星我目前有權審核哪些部落格是不是電影部落格。

    第三,依周星星我目前的構想,成立「電影部落格協會」只是好玩、方便各位電影同好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但是「電

    影部落格協會」未來會怎麼走,將由會員們決定;例如,是不是會轉型成「台灣影評人協會」、「台北影評人協會」

    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四,依周星星我目前的構想,「電影部落格協會」成立之初將完全是免費的,不用交任何會費。因為,「電影部落

    格協會」可以是虛擬地存在,也可能會安排實際的會議(需要『人』的出席)。所有前期的聯絡工作、提議、投票、

    公告將完全使用電子郵件或 MSN,完全不用真實地出席。

    第五,選擇參加「電影部落格協會」應注意下列事項:(ㄅ)註明您的電影部落格之名稱以及網址。(ㄆ)註明您的

    大名;周星星我建議各位儘量提供中文的筆名,但不會排斥堅持使用拉丁字母的筆名。(ㄇ)註明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以及 MSN 帳號,若相同請先註明。(ㄈ)把以上資料用電子郵件寄給周星星:arte_anjean@yahoo.com.tw,註

    明是為了「電影部落格協會」,否則可能會被誤認成是垃圾郵件。(ㄉ)暫時謝絕提供行動電話號碼。(ㄊ)周星星

    我享有會員編號「007」之權利(應該不至超過一百人吧),其他人將依順序從「001」開始排列或依順序享有選擇

    會員編號之權利。(ㄋ)以上資料將暫時不會公布在本部落格,但會以附加檔案(可能是 WORD 檔)寄給各位會員

    作通訊錄、作參考。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1 AM)

    回覆刪除
  7. 第六,依周星星我目前的構想,「電影部落格協會」的成立將以所有會員列名為創辦人之一。一旦「電影部落格協

    會」成立,要再申請加入協會會員則必須由「電影部落格協會」全體會員投票通過(門檻是二分之一)始能有效;目

    的在防止不是電影部落格的格主隨意地加入協會。同時,若有會員自動聲明退出協會,則該會員之身份立即消失。

    第七,周星星我將把此訊息貼到各電影部落格上。如有疏漏(安靜地存在在某角落未為本人察覺),請多包涵。所有

    想法皆倉促冒出,如有不周、或有其它任何的建議、疑問,歡迎踴躍提出。(周星星上)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1 AM)

    回覆刪除
  8. 美國內戰結束50年後拍攝的"國家的誕生"是講3K黨的誕生, 片中對黑人極盡醜化之能事, 縱使他的技巧再好, 現在

    也沒有人想要討論這部電影了. 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讓白人把這些偏見隱藏起來, 至少對黑人是如此.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2 A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