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6日 星期日

《危險心靈》的隨想(二)






《危險心靈》還是在我的心中迴盪,而我的隨想似乎有點太多了,無法控制的多。我的藉口是,「那實在是因為教育無所不在,而且太重要了。」



公視所辦的徵文活動,參加者滿滿都是當下的國高中生。一篇篇用真實經驗、真切感受寫出來的文章,看了讓人體悟很深。那種感覺,就像《危險心靈》劇末的那幾集,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們聚集在校門前廣場,一一走上發言台拿著擴音器,大聲抒發自己內心的聲音,一吐對於教育的不滿。



有人說,能把事情說出來是好事,尤其是那些自我無法抹平的傷痛,勇敢的講出來會有一種「療癒」的功效。



看著有這麼多人參與《危險心靈》的討論,也把過去的不堪的受教經驗一一書寫發表出來,我有些驚訝的是,原來有這麼多人在國高中階段裡都受到如此不舒服的對待。換言之,原來我們都處在如此不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成熟後看似堅強無恙,但這種以「競爭」為調的教育環境,早已不知不覺在我們內心埋下死亡的種子。



「我要明白的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了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讓腐敗在自己的內在萌芽,茁壯。是我們自己澆水灌溉,眼睜睜地看著我們在腐敗中失去自己,在腐敗中失去一切。」─《危險心靈》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弱勢著總必須利用激烈的手段,發動抗爭引起重視,才會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訴求,彼此之間才能擁有對等的對話空間。



我記得許久之前,我手拿著一部紀錄片,是羅興階導演所拍的《往事只能回味》。在家裡的客廳,我打開電視和DVD播放器,要求父母一起來看。



這部紀錄片是關於1992年台南勤翔紡織廠關廠的員工抗爭事件,影片從十年後的現在重新找尋當時那群抗爭的員工,一探他們的近況。當然,片中也有著大量抗爭現場的影像,這是台灣失業工人走上街頭爭取權益的血淚紀實。



影片播放著,爸媽有點坐立不安,沒有把影片看完就匆匆找了個藉口閃人,我覺得很納悶。後來又有另一次機會,我放了紀錄貢寮居民反核四辛酸的《貢寮,你好嗎?》給他們看。



結果居然還是一樣,他們又烙跑了。反而是在另一次談話裡,他們淡淡的對我說:「你不要再看紀錄片了,這種抗議的東西,看多了會不好…」。



我好像不小心踏入了他們的禁區,換來的就是反射性的抗拒。當我已經計畫好下次要放同性戀議題的紀錄片給他們看時,我的朋友說:「爸爸媽媽年紀都一大把了,放過他們,不要虐待他們啦。」



我想了又想,也覺得這對他們實在有點殘忍,只是我才知道這個社會是如何教導我們去邊緣化某些不中聽的言論,視而不見某些小眾們的訴求。誇張一點的則將他們貼上污名化的標籤,嚴重一點的就用大量的謊言搪塞住事實的真相。表面上看似是我們不願意面對別人,其實是我們害怕面對自己。



有部電影的台詞我印象很深刻,《最後的一場戲》(Auditon)裡說:「我們小時候不會感到無聊,因為我們是屬於自己的。」



那麼,挾帶著危險又脆弱心靈的我們,又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我們的呢?



是的,「教育」形塑的。





--

徵文活動內文請看此:http://www.pts.org.tw/php/html/Dangerous/act_list.php

-- 



哈哈,我愛《危險心靈》,有機會請看看吧! 



華視自7/25起週一到週四晚上10點重播。

公共電視將自8/13起,每個星期日下午兩點半重播。 





22 則留言:

  1. 嗯,我不太看國內的連續劇,完整看過任何一齣的一集的經驗可說幾乎沒有,

    最近一直有人在蓷薦這部戲,因為剛好閒著就看了一下,

    先是看了一集公視的,昨天和今天又看了兩集華視的,

    感覺....看得下去耶.

    是拍得很認真啦,演得也ok,節奏也不錯,劇本我有意見,但總之在今天是值得推薦的連續劇.

    可是我還是一定要說...

    易導演請不要再學岩井俊二了!!!

    你永遠不會是他,而且差很遠!!

    請不要隨意搖晃鏡頭,不要動不動就逆光,不要叫侯志堅學小林武史!

    走出自己的路吧易導演!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0 AM)

    回覆刪除
  2. To wuchaoyuan:



    嗯嗯。



    嚴格說起來,每個東西被創造出來,都有它想要對話的對象。

    對《危險心靈》來說,當然是社會上的教育問題。

    可是對其他有點糟糕無腦的戲劇來說(不要舉例比較好),

    對話的對象可能就是迷哥迷姊們,還有他們手上的鈔票。



    這大概就是能否level up的分別了。





    To Justine:



    哇,又是《無米樂》。我那慘痛又美麗的回憶,哈哈。



    我講一個很好笑誇張的真實紀錄片經歷。當事者朋友告訴我的。



    2004年地震紀錄片《生命》大紅,好多好多好多人排隊想去台北總統戲院看。

    可是人真的太多太多了,爆滿呀!

    想當然會有很多人進不去,於是某些觀眾就開始對工作人員發飆,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後來好像是有位置了,就讓那些抗議的觀眾進去看。



    兩個半小時過後,罵人的觀眾出來了。



    安安靜靜的,發怒的樣子消失了。

    然後一直對進場前發怒的工作人員道歉,哈,很好玩耶。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願被觸碰禁區,也都可能有一面偽善的面具。

    只是有沒有勇氣試著摘下它。



    To 外星人:



    不錯嘛,口碑開始蔓延了。

    現在才開始看不晚啦!會越來越危險的。



    照你這麼一說,風格真的有像岩井俊二耶,

    可是人家易智言好歹有個《藍色大門》嘛!



    拜託,當時也是風靡台灣耶。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0 AM)

    回覆刪除
  3. 可是...我就是覺得《藍色大門》是他"模仿"岩井俊二的不幸的開始耶....

    看了這兩集(8/7,8/8,華視)的最後一顆鏡頭,一個是走廊的小傑一個是家裡的詹老師,

    都是手持攝影緩慢地向後退然後片尾曲前奏進來....這....莉莉周周...orz...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0 AM)

    回覆刪除
  4. 談到《九命人》,這顯然是把體罰放在前線的教改紀錄片。

    公共電視還有一系列的譬如《校長不哭》、《夏夏的聯絡簿》等等。



    當然不是說這些紀錄片不好,但都有個地方很爭議。

    就是幾乎都利用攝影機在控訴、攻擊某個對象。

    這種攻擊是很嚴厲的,而且絲毫沒有讓人有呼吸的空間。

    煽動力很大。



    攝影機可以是槍,但卻不可以亂開槍。

    要小心。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9 AM)

    回覆刪除
  5. 攝影機是槍



    是啊~本來就是..



    再怎麼中立的紀錄片或是戲劇

    都有某程度的攻擊以及煽動

    某種該影像想要訴求以及抗議的目標物



    危險心靈不也是如此嗎???



    只不過是比較溫和及採用兩造並存的方式

    但仍明顯感覺對於現今教育體制

    以及特別是家長的傳統觀念

    做了不小的批判!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0 AM)

    回覆刪除
  6. 太猛了,居然放這些紀錄片給父母看。

    我曾經和務農的公婆一起看過「無米樂」,他們對日常工作可以被放在電視上播映感到非常

    奇怪、高興,特別是旁白還沒說崑濱伯在做什麼農事時,我婆婆總能先說出答案,像是崑濱

    伯是在噴灑福壽螺的農藥,看片子的期間,我和他們分享了務農上的辛勞和知識,我們彼此

    間變得很貼近、很幸福。



    戳破偽善、直指事實,對一些人是彰顯正義,對大部分的人卻是不堪,他們寧可躲在薄薄的

    偽善中存活。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0 AM)

    回覆刪除
  7. >_
    可是我家電視已經壞了一年多了ㄟ

    現在是三台、第四台全是黑黑一片

    小說寫得如何呢?也可以有這麼深的感觸嗎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0 AM)

    回覆刪除
  8. To 外星人:



    厚,你看片太挑了啦!

    如果說台灣也有個岩井俊二那好像也不錯唷。





    To doggielucky:



    小說哦,最近我才找來看。而且我都跳著看。

    真要我說的話,小說蠻值得一讀的。

    劇情大部分都差不多。



    但是我反而覺得片子拍的更好,尤其是結局的地方,差異蠻大的。



    所以片子給我的感動比較深刻。

    我還是推薦你看電視。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1 AM)

    回覆刪除
  9. 我在看藍色大門跟危險心靈的時候,

    倒是一點都沒想到岩井俊二耶。

    有很像嗎?



    易導的片給我的感覺,

    真的是很青春,

    還有一些稚嫩的愚蠢感(無貶義喔),



    岩井的片從來沒給我這種感覺,哈

    即使是他片中主角最小的"煙火"(小學生),

    我也從來沒這種感覺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1 AM)

    回覆刪除
  10. 嗯,我認為易智言對於岩井的模仿一直跼限於感官風格,也就是視覺或聽覺上,而非其文本.《藍色大門》那時候讓我很

    敏感地聯想到《四月物語》,那個我就細節也說不上來.然後《危險心靈》有一些橋段跟《青春電幻物語》的風格實在

    過像,這個就可以直接在執行方法上做比較.

    台灣的影劇界有太多人喜歡且模仿岩井俊二,這不算什麼,我只是覺得以易導本人的創作能量與作品厚度來看,如果在

    風格上可以走出自己的調性,那一定又是不一樣的風景.

    至於鏡頭的搖晃也不是只要搖就對了,畢竟像篠田昇或Dion Beebe那樣的攝影師,不是到處都生得出來的.當然終於把

    這樣的手法帶進台灣的電視台(算是一種革命吧,唉~),已經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1 AM)

    回覆刪除
  11. 「我只是覺得以易導本人的創作能量與作品厚度來看,如果在風格上可以走出自己的調性,那

    一定又是不一樣的風景.」



    這話我蠻同意的。



    只不過,



    其實,



    我沒有很喜歡岩井俊二耶,哈哈!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2 AM)

    回覆刪除
  12. 突然有一些想法,回應一下關於notfind講的。



    這讓我想起有次我跟某紀錄片工作者的閒聊。

    他認為紀錄片的評論以非常奇怪的方式在移動著,

    大家開始注重導演的敘事、風格,或是跟被拍攝者之間的關係。



    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我想他會認為奇怪,是因為他本身是拍片的人。

    他希望利用影片達到一些目的,這些目的性大部分是讓片中的人能發聲,讓觀眾注意到。

    可惜的是我們大都將焦點放在導演身上。



    簡單的說,目前這個世界上評論電影的方式,大部分是偏向「作者論」的。

    事實上幾位影評界的前輩們談片子的方式也都是這樣。

    (目前台灣唯一還能生存的電影評論雜誌也是如此走向)



    名導固然有其魅力,有其獨樹一格的美學思維。

    然後誰像誰這類的討論就會被提起。



    譬如說我們在談論台灣某導演的作品,

    然後說他的風格像阿基郭利斯馬基,

    或者說像誰誰誰的。問題是假如我不知道上面講的那個人是誰,

    這些討論就會很難進入,於是就成了藝術評論的侷限。

    (我在猜這是不是有人常說藝術電影很難懂的原因)



    再者,影像風格像誰這種事,我也不知道討論出來會有什麼意義。

    頂多是一種創意是否原創的展現,或是營造出個人品牌的手法。

    (用陰謀論的角度來說,搞不好作者論還跟資本主義有關聯勒)

    可是大家都講說現在是後現代,是仿效和顛覆的時代。

    所以我都認為《追殺比爾》是一部徹底的反作者論電影,

    結果卻被說昆丁塔倫提諾有自己的暴力美學風格。

    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接受這種說法。



    總之,我是沒什麼特別意見啦,但我也不是作者論的信仰者。

    形式和內容可以相互配合,就完美啦!



    只是我認為,

    每個導演都會有其長處,

    而拍電影呢,就是要發揮你擅長的。



    就這點而言,我想易智言之於「青春」這個主題,已經讓人見識到他的能力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4 AM)

    回覆刪除
  13. 因為工作的關係, 電視只能看到幾集, 只好去買了小說來看, 我也覺得電視比小說好. 侯文

    詠的寫作功力和深度都令我覺得不耐.

    我中學時沒補過習, 也沒受過什麼老師的苦, 平平順順的上了國立大學, 可是第一次看(電

    視)時, 心裏就是有種說不出的痛, 之後幾集也哭了好幾次, 想來我中學時還是受了些內傷

    吧.

    不過小說還是讓我哭了幾次, 侯文詠和我好像差不多年紀, 前中年, 都在想這些事吧 ? ---

    "如果"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4 AM)

    回覆刪除
  14. 作者論的影評真的令初學者很痛苦呢

    很多導演都聽了很多次名字但無法一睹其作品

    不過我倒是覺得電影這回事還是聽從自己感覺

    就像聽音樂一樣

    如果你喜歡的是這種風格

    常聽的不就幾乎都是同種曲風了嗎



    個人覺得易導的特點就是"反覆對白"!!

    (不過也許是編劇的特色?!抱歉沒有深入研究)

    藍色大門中已可見

    危險心靈中更是明顯!

    (但是我本身不太喜歡這種安排 也許是演員功力的關係?!)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4 AM)

    回覆刪除
  15. 忘了在哪看到的了,昆丁塔倫提諾對自己在kill bill的拼貼風格被說成

    是致敬時,他說:天殺的,那些只是抄襲而已。



    我是比較喜歡原著的,因為對教育的論述比較多。但我也佩服易導補足了

    小說所缺少的部份,有著各方面的無奈與說法,小說在這方面是比較單薄

    的。我認為這是在電視戲劇上比較好的呈現方式。



    還有我覺得易導拍得最好的部份是在教室裡,那樣的氛圍把我拉回國高中

    時的課堂裡,回想起那樣的壓迫感。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5 AM)

    回覆刪除
  16. 可不可以請教您在何處看到徵文的作品,能否提供網址,謝謝!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5 AM)

    回覆刪除
  17.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的屬名在上篇文章沒有出現,

    重新留言,表示我真的很高興。



    易智言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1 AM)

    回覆刪除
  18. 導演好!(都不用睡覺的嗎?半夜四點多ㄟ)



    導演看到這些討論很高興,我看到導演的留言也是爽翻了。

    也要謝謝參與討論的這些人。



    期待易導演未來的新作,也感謝你拍了《危險心靈》。





    而我



    關心電影,也很關心教育。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2 AM)

    回覆刪除
  19. 當謝正傑面臨到最多問題的時刻,

    我也有點鼻酸,想告訴小傑你要加油,哈!太入戲,

    再看到教育部長,根本把這些事情不當一回事的畫面,

    新聞週期已過,

    又恢復到平淡的生活,

    那這次的傾訴,

    是無效的嗎?不知道現在真正的教育部長看到這樣的情結,會做何感想,

    我會建議他把危險心靈整套看完。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3 AM)

    回覆刪除
  20. 看看現在客家電視台的((幸福派出所))吧...

    晚上八點 凌晨十二點 隔日中午十二點

    另一部有別於一般連續劇的連續劇

    風格也頗特別的喔...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37 AM)

    回覆刪除
  21. 說到岩井俊二我很喜歡他的電影<情書>一段回憶被重新追憶一遍使兩個人都獲得心靈自由和救贖

    最近租了<四月物語>那種淡淡的故事會越陳越香>>我覺得它是一部好悲傷的故事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43 AM)

    回覆刪除
  22. 你好,請問「同性戀議題的紀錄片」有哪部勒?

    或是我會想放給我爸媽看XD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48 A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