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1日 星期一

運動勵志小品:《卡特教頭》



十年了,想起1994年在國際間獲得大獎的紀錄片《籃球夢》(Hoop Dream),裡頭的的兩位主角至今仍沒有在NBA裡發現他們的蹤跡,不過想必他們在追夢的過程裡,靠著他們對籃球的熱情獲得諸多知識與閱歷,而這些其實也正是熱情與夢想所換來的禮物。

同樣的,《卡特教頭》也是以籃球為號召的電影,並且由真人真事改編。而真人真事傳記事蹟之所以能夠被挑中成為電影的題材,原因通常與其「真實程度」無關。傳記(真人真事改編)電影除了相中主角本身的知名度外,最重要的一點則是這個故事「無法被想像竟然是真的」。而也因為如此,這些電影才能擁有強烈的劇情衝突(戲劇張力),總是描述著主人翁如何擁有信念,在一片逆境中成長、出眾,接著成功。於是乎勵志的成分很容易出現在這些電影當中,造就主角成功的性格也就成為此類電影最重要的基石,甚至是電影的主軸。

《卡特教頭》不外乎遵循著這樣的公式前進,除了籃球外,又增添了教育等元素,使其饒富可看性,成為一部運動勵志電影,更可說是《春風化雨》的運動版。

然而電影中衝突性越強,越能突顯主角的非凡突出,甚至是塑造成等同「先知」的樣貌。仔細端看主角(卡特)的性格,他強硬、有想法。作為一個籃球隊的教練,其注意的除了體能、球技,如何打贏比賽之外,他更注意球員的課業與前景,因為他知道這是脫離貧困的跳板。為了這個信念,他甚至不惜用激烈的方式(禁賽),來表達他的立場,引起傳媒的強烈關注,造成喧然大波。然而在這樣一個紛亂的世代裡,要改變積存已久的普世價值觀,實在也必須靠著極端或激烈的手段,不停的衝撞陳腐觀念,才能驚醒沉睡的大眾。用這種類比的方式來突顯主角的過人特別,是很多傳記電影普遍的技法,只是衝突性過強了,一方面就像在進行造神運動,另一方面其實更是暗諷愚昧的群眾。

當然,也不能忘了那一群叛逆的運動員們。他們輕狂自傲,但需面對來自生活的壓力(金錢、毒品、黑槍文化、未婚懷孕),甚至在勝利過後,將有更多更多的誘惑吸引著他們…在美國年輕而又天賦異稟的運動員比比皆是,但卻總是因毒品、收賄等憾事而斷送前途。NBA裡年僅19歲的「籃球大帝」Leborn James能為人所稱道,不僅僅因為球技出眾,更是因為其非常難得的展現超乎同一年齡的成熟,能潔身自愛不誤入歧途,力抗種種誘惑,奮力的從淤泥中躍向舞台。

影片中搭配著嘻哈音樂與幾個令人驚呼連連的美技灌籃與麻辣火鍋,讓觀者大呼過癮;慢動作的身影與煽情的音樂,也將眼淚逼到了眼框附近。《卡特教頭》縱然有些渲染的強調了卡特的傲人事蹟,卻也懂得適時強調「啟蒙」的重要性,使得主角個性不至於太誇張完美。而勵志電影中的重要元素─「夢想」與「熱情」,當然也不能免俗的出現在《卡特教頭》中。這些元素總是能令人心有戚戚的原因無他,因為每個人始終都有一個夢,而擁有夢想的重要性,並不只是達成與否的分別,而是在追逐夢想的過程裡,那些回想起來會一生無憾的寶貴經驗。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