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老殘戲院紀實(續)



在〈老殘戲院紀實〉的文章中,有個朋友問到:「後來呢?那些戲院變的什麼樣了?不整修嗎?為什麼呢?」

這篇文就來試著解開這些問號,以及談談我所了解的戲院文化。
--

台灣在60年代至80年代,其實電影的景氣一直是大好的,說是黃金年代也不為過。電影做為人民最大宗的娛樂,自然少不了「電影院」的存在。我在一本書上發現各縣市的戲院數,到1994年7月的時候,全台最多的是台北市的61家,而台北縣有27家,總共加起來88家戲院。現在呢?我稍微查了一下,台北縣市加起來只剩下49家,包括二輪戲院。

在我所聽聞的消息中,台南縣市過去最繁榮的時候,約有40家戲院左右,而現在呢?大部分就像〈老殘戲院紀實〉裡的照片那樣,不然就是改成放映三級片,目前台南縣市只剩下9家,也同樣包括5家二輪戲院。

古早時候的戲院,頂多就兩個廳左右,都是可容納三、五百人的大廳,但後來電影的產量增多了,類型變化豐富,觀眾選擇也多,漸漸開啟了多廳式的經營。這對舊有戲院是一種打擊,因為一旦不隨著這樣的潮流做出應變,很可能就會被淘汰。所以有趣的是,你可以發現過去的戲院哪有叫做什麼「影城」的,是完全沒有「城」這種概念的。

這大概是對台灣舊有戲院的第一波衝擊,戲院只好紛紛改裝,應應潮流。而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當一家戲院的廳增多了以後,可以播放的影片數也增加了,但台灣電影產業這時候卻沒辦法自給自足,或者是說,粗造濫製的東西太多了,觀眾不願意看了,戲院老闆沒法子生存,也只好大量引進外片。當時(約90年代初期)的狀況就像是你去戲院,望著琳瑯滿目的電影選單,十部裡頭,大約只有一部國片的份。

台灣導演、製片們開始不開心,因為戲院不想播他們的影片,於是向政府陳情。政府也很有魄力的規定每家戲院一定要有上映國片的最低天數,可是戲院老闆也是要養家的。後來戲院業者工會聯合起來,抗議政策,政府又沒輒,只好認了,所以新聞局自1990年起,就已經開始編列「國片輔導金」預算輔導業者拍片。希望業者能拍攝更多優良影片,以促進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

有點講偏了,繼續回到戲院本身。1998年第一間外商戲院華納威秀在台北誕生,引進了現代放映設備以及爆米花文化,讓觀眾都可以舒適的看電影。這對於設備大都老舊的本土戲院是很大的刺激,一種孑然不同的戲院型態帶動了整體環境,為台灣戲院生態帶來了「革命」。往後國賓影城、UCI派拉蒙影城也才紛紛誕生。

這段發展脈絡跟日前的真善美事件也有關,因為當大家都放同樣的影片時,價格也都差不多的話,觀眾自然會選擇好的設備與環境。真善美戲院各項條件都無法與這些現代影城相比,只好轉向播映小眾、藝術電影,摸索出了一條存活的契機。

放眼台灣,台南市是全台第一個同時擁有三大影城的城市,包括了華納威秀、國賓影城,以及UCI派拉蒙影城(現在倒了,改成新光影城)。在此之前,本土戲院大約有七、八間左右,競爭已非常激烈。但彼此之間仍有著一不成文的規定,譬如一定要發一些免費的電影公關票犒賞辛苦的阿兵哥,票價方面也有一定的制橫機制。但當大影城進駐後,他們卻不願意遵守這些規定,打亂了既有的戲院生態。(這是我很無法諒解的一點,除非難得的影展,否則我絕對堅持不去華納威秀看電影,非常不屑。)

向來大影城的魅力本來就勢不可擋,消費者會被吸引過去是正常的事情,但這破壞生態的舉動,也是間接造成許多本土戲院無法繼續經營的另一原因。市場被搶光之後,本土戲院倒的倒,轉型的轉型,只剩下一家首輪的「南台戲院」與之競爭,但我也不是很看好這家本土戲院的前景。

這些倒了的戲院,目前的狀況就像是照片裡的那樣,如同廢墟一般,靜靜的躺在城市的一角,動也不動的繼續沉睡著。即便是進行大規模的修復與重建,也是無法與大影城匹敵的。

會跟朋友去拍這些影像,也是從真善美事件我才想到的。也許再不去拍,他們就靜靜的消失了,一點痕跡也不留。台南曾經有間戲院叫做「南都戲院」,我是在那裡看《鐵達尼號》的,這間戲院也曾出現在《賭神2》裡,是壞蛋仇笑癡的秘密賭場,高進等一行人要去找仇笑癡報仇時還說:「不是要去賭場嗎?怎麼要去看電影呀!」而這間戲院在兩年多前,除了倒閉之外,建築物也全拆了,現在成了一片光禿禿的停車場,沒記錄到覺得很可惜。

電影院雖然是一個娛樂成分居多的場所,但卻也是一個製造文化的歡樂工廠,對於本土戲院的這一段段消逝史,我只是覺得有些感傷,畢竟那些地方乘載著過去很多的歡笑和淚水。


攝影:鯊頭鍋

--
講電影院的興衰,其實跟整個電影環境息息相關,有機會再繼續講別的。
以下,一些照片。


人潮洶湧的華納威秀



李安過去常常去的全美戲院




20年前看的電影現在不知道還會不會記得







10 則留言:

  1. 真奇怪,看了你這篇文章,我突然有點感傷…中國城以前滿熱鬧的,只是發生了一些

    事……那邊現在都沒落了…至於南台,以前還有去那邊看哈利波特咧~因為他給了學校優

    惠,一張100塊而已,其實設備也沒有差到哪去,只是因為週遭的商圈已經快消失了,

    自然也沒有多少人潮~



    ps.你寫得滿好的~~網誌也很棒~~^^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04 AM)

    回覆刪除
  2. 謝謝你呀





    我其實覺得南台的第五廳還不錯ㄚ



    只是南台走的比較是local路線

    沒有鋪藍色地毯罷了



    大概也因為這樣所以比較不氣派吧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04 AM)

    回覆刪除
  3. 我印象中,華納威秀進駐台南時,他的票價非常昂貴,本土的戲院在票價

    上理當有相對優勢,尤其那時還發展出早場優惠價,也可以帶外食進場,

    不知為何還是被打的灰頭土臉?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05 AM)

    回覆刪除
  4. 這是社會潮流趨勢吧。整合、集團式入侵壟斷。

    就像茶飲,就算煮的很棒,沒有名聲(沒加盟),要殺出一片重圍是一件

    艱鉅的事。但是加盟,就算明明很難吃,還是依然門庭若市。就像高雄

    近期瘋狂開設的XX豆花。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06 AM)

    回覆刪除
  5. 這張照片應該是從單行道那一邊的入口拍的。而且他成為二輪戲院已經行

    之有年,我就經常去光顧。我是台南人也住在台南,那些新來的戲院我一

    律把他們稱為"澳高尚戲院"不得已是不會去的(同樣也是因為不屑,規定

    很多,他們自己賣得東西又難吃),元老級還在播放院線片的只剩下南台

    了,可是卻因為票價"優惠活動"而被檢舉,很擔心撐不過年底,如果真是

    這樣那以後我看都只好租DVD回家看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2 AM)

    回覆刪除
  6. 可是看DVD常常會分心,

    還是有很多戲院裡的感受是旁物無法取代的,

    當然我指的不是音效畫面那些,而是情感。



    還有記憶。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8 AM)

    回覆刪除
  7. 哈哈 我也是南都看片!

    一群群的高中女生....





    每次賭神2重播我必跟家人重申: 你看,就是南都外面阿!

    南都一進去變豪華賭場

    經典畫面哪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9 AM)

    回覆刪除


  8. 對呀!



    而且其實南都根本沒有地下室。



    《睹神》裡的仇笑癡真是太神奇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3 AM)

    回覆刪除
  9. 中國城一帶的戲院...

    確實每每走過只有一種不勝嘻噓的感覺...

    南都戲院的畫面...至今依舊難以忘懷當年『鐵達尼號』排隊的盛況...

    南台南都可曾經是台南市稱霸一時的戲院...

    當時國華街一帶也是人潮不絕的....

    每每在為了去南都看個電影...在對面的7-11買個東西等結帳也要排個老久....

    這些都是台南老影迷的點滴回憶....

    電視上的『賭神2』...對南都而言確實可能是最完整的影像保存了...

    每次一看到那個畫面..還是忍不住的想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南都戲院...



    現在再經過南台戲院前面...

    雖然門面裝潢比前更好了...放映的電影也跟三大影城一樣...

    但看見門可羅雀的三兩群眾....

    往日的光景不再....

    三大影城的進駐造成許多戲院的倒閉....也帶走了中國城與國華街的繁榮光景....

    一切都只能在回憶中追尋...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24 AM)

    回覆刪除
  10. 我還記得我去中國城看片的回憶,最近一次是破碎的擁抱~唉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5:41 A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