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迎向下一個十年:2015台灣紀錄片觀察

若從台灣紀錄片先驅綠色小組成立的1986年算起(該年他們拍出代表作《1130桃園機場事件》),距今已約30年。以每十年為一個區間,可以發現1995年前後,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所、公視紀錄觀點、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雙年展)、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的紀錄片補助項目先後成立,產官學界皆對於紀錄片的有力挹注,使得2000年前後的台灣紀錄片因此繽紛多元,充滿能量。

而在2005年前後,另一波高潮則是俗稱的「紀錄片新浪潮」,《生命》、《翻滾吧!男孩》、《無米樂》、《跳舞時代》等作品接連在院線上映博得好成績,拓展了人們對紀錄片的認知與接受度,也在台灣劇情片最低潮的時候,適時補位成功。時任紀錄觀點製作人馮賢賢則說:「過去十年是台灣紀錄片發展最重要的歷程,解嚴以來累積的能量陸續爆發,被壓抑的題材與想法,得以在日趨多元的社會中透過影像創作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