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8日 星期三
記《無米樂》台南推片經驗(三)
三、補遺與雜談
(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很難寫出來,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篇當作雜亂的補充吧!)
收到第二批文宣後(海報與非大頭DM),我開始比較大規模的宣傳。除了拜託一些他校(崑山大學、建興國中)的朋友在自己的校園內張貼宣傳外,幾天下來跑了成大、台南大學、南台大學、台南女中、長榮大學。而因為之前狂上網收集老師們的mail,有回信的老師我就自己去拜訪他,並在他的課堂上宣傳。其中台南大學完完全全沒有任何認識的朋友,某天下午就直接跑去校園裡找課外輔導組與電影社的負責人,一問之下原來電影社也是慘澹經營,也不好意思太麻煩他們。後來就完全跑不動了,這種方式實在太累了。
在商業周刊第 913 期《國產紀錄片投資報酬率一五○%》,曾寫到:「運用社會資源,主要是教育界的社會資源,是紀錄片很重要的行銷管道。」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林文淇說。
我怎麼好像不見中映公司好好的去利用他們頭頭所說的這些資源,好像只有用來推銷那個看不出來怎麼個青春法的「青春影展」而已。
後來又寫道:「不過,這幾近於手工業的發行模式,畢竟不是一個正常的商業模式。正如林文淇所說,如何累積出一個紀錄片的行銷模式,才是一個健康、並且可以保證創作者不會因為過度投入而耗損。」
再來看看《無米樂》的導演們有沒有耗損。神奇!很明顯的,說的跟做的怎麼差這麼多。導演除了要出席採訪、座談,還要下海拉贊助、找資金、作宣傳、找人脈…之前我在台北的時候莊益增跟我很生氣的說:「我一輩子沒跟人家要過錢,結果現在我要去跟我以前的同學,現在是某部會的主委要錢,你知道那個多丟臉、多沒人格嗎?」我印象非常深刻。上映的期間,他又跟我說:「下海做行銷這種事,一輩子做一次也就夠了。」也真是難為他們兩個了。
(延伸閱讀:黃小黛的blog有一篇回應也可看出點問題來
http://www.islife.info/archives/000525.html#comments
由ella發表於2005-05-19 10:14 PM)
--
在試映會(513)之前,我去拜訪每個機構時,身上不曾帶過任何一張票,心裡想的是想邀請這些人來看,覺得認同才買票。不過有人卻是一買就是10張(台南文化藝術基金會)、20張(台南社大),讓我非常驚訝。每去到一個地方,他們總是很熱心的去印記者的名單、電台主持人的聯絡方式,甚至是告訴你現在去找誰誰誰,他可以幫上你的忙。還有老師甚至將mail轉發到全台南的國高中,並熱情的告訴我現在台南一中網站已經有掛著《無米樂》上映的消息了。他們給了我好多好多建議,縱然不可能全部實行,但這些好意我都記在心裡。
而這次所運用到的,不論是赤崁文史工作室周芷茹小姐與鄭道聰老師的大力協助,還是百達文教中心的免費場地,或是誠品免費讓我寄賣票…還有太多太多出錢出力的朋友了,這些所利用到的社會資源相挺,並不是靠金錢可以動員的,大都是靠「人情」。人情或許可以用一次、兩次,但若每次都這麼操作,縱然自己並不覺得不好意思,這些朋友想必也會紛紛走避,對於整個電影環境而言,也沒有什麼助益,更何況這些人情債該怎麼還呢…
--
我常常混在BBS上與一些紀錄片相關的網站,而《無米樂》上映在即了,也沒看到有什麼相關的文章被張貼,自己的email信箱也沒收到相關的訊息,心裡想著公司該不會沒有做這一塊吧!
後來在BBS看到有一個人很用力的貼《無米樂》的文章,本來以為他是中映公司請的人,結果一問之下才發現她是一個政大的學生,因為很喜歡《無米樂》所以才很熱情的去宣傳。她甚至自己去拿了一大堆DM,自發性的張貼在自己的校園,然後兩天內串聯了30個人一起買團購票,真是非常驚人的舉動。
不過畢竟她張貼的文章仍有限,於是只好自己上BBS貼些文章,甚至上映的消息還必須自己寫「520,一同無米樂」,然後強力寄給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用力的貼在每個相關的BBS電影版。而當時的心情根本是已經懶的去跟中映公司說你們怎麼沒做這件事、那件事,乾脆自己來比較快。(其實也是生氣到不想跟他們連絡)
所以,我才開玩笑式的寫自己是、「業務員」、「售票員」、「鋪貨員」、「負責人」。因為接了工作時,並沒有想到居然是所有職務全包…(目前還在算錢中)
對了,補充一下。未上映之前實在感到太無力了,就跟全景的笑笑聯絡,希望他們是不是能幫點忙,結果執行長靜茹答應了,除了發mail告知所有的全景之友外,還自己折DM郵寄給1000多位沒有email帳號的朋友,在這裡先謝過,感謝再感謝!
(待續)
----
(崑濱伯也來賣票)
(熱情的觀眾)
(一大堆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木材
回覆刪除我是芷茹
最近好嗎
別忘了 如有要播片
隨時歡迎你喔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43 AM)